为了保护生命安全,青岛推行了沿海“救援力量前置”;近期海边险情连发,花石楼附近礁石,救援队3天救回7人,但仍有游客冒险戏浪不听劝阻执意突破警戒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杜绝海边溺水悲剧,还应做点什么?
进入八月,青岛海边发生多起险情。8月1日晚,一名游客被困在崂山东麓八仙墩海边;8月1日到3日,花石楼附近礁石上,三天内七名游客被困;8月3日下午,一名外地男子在音乐广场边下海游泳,无法回到岸边;8月5日下午,海军公园东侧又有游客把三辆车开到沙滩上,被海水淹没……8月6日,专业救援人员分析了为何8月初海边会连发险情,并再次发出呼吁:珍爱生命,敬畏自然。
8月3日下午,市南区奥帆中心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在营救一名下海游泳无法返回岸边的外地游客。
花石楼附近礁石上, 救援队三天救回七游客
8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太平路沿岸探访。在太平路青岛路路口以南、栈桥东侧海域有一片退潮之后的沙滩,在沙滩和南侧的礁石上,上百名游客在此聚集,眼看海浪还在不断往岸边涌来,还是有人踏着浪在拍照打卡——记者观察一番注意到,甚至还有人抱着四岁多的孩子要下海。
8月5日上午,在栈桥东侧的礁石上,还是有不少游客逗留拍照打卡。
一旁的护栏上,悬挂着一个带着绳索的游泳圈,还有写着“浪大危险 请勿靠近”的金属标志牌。遗憾的是,游客们似乎并未把提醒当回事。
在花石楼附近海域,记者注意到,护栏上随处可见“请勿下海”的提示牌,防浪堤上立着一块石碑,写着“浪大危险”四个字。尽管如此,还是有上百名游客登上礁石玩耍。“8月1日到3日,我们连续三天都在这里救过人!”青岛市救生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三天内共有7名游客被上涨的潮水围困在礁石上,好在都被世宝特澳利来二浴救生队给救了上来。
去年两人溺水悲剧发生地,
还有人不顾危险下海
8月3日下午,海边接连发生险情。当花石楼附近海域的被困游客被救回岸边后,音乐广场附近又发生了一起险情:一名男子和同伴来到护栏外的矮堤坝上,不顾危险下海游泳。可他想回来时发现浪太大,自己无法上岸了,路人发现后拨打了110和119求救。“那个地方不是浴场。我们去救他的时候,浪特别大,我们自己还被拍倒了好几次!”救援人员称。
8月3日下午,市南区奥帆中心消防救援站救援人员在营救一名下海游泳无法返回岸边的外地游客。
记者多方打听了解到,下海救人的救援人员是市南区奥帆中心消防救援站的孔祥雨。孔祥雨曾经是一名侦察兵,救人时,尽管他穿戴好了专业水域救援装备、绑好安全绳,还是被大浪多次拍在堤坝上,导致手腕、手指都受了轻伤。孔祥雨最终忍痛将人救了回来。
“消防员们太不容易了。”不少市民在青岛晚报官微发布救人视频的评论区留言,表达了对孔祥雨的关心。市民也表示,去年7月,就在同一个地方,两名大学生被大浪卷进海中不幸溺水身亡,可还是有人不顾危险下海,甚至把观浪当成打卡必备环节——记者8月5日探访时注意到,虽然海浪正不断向矮堤坝冲击,但还是有十多名游客在坝上行走,还有家长领着孩子前来。
救援人员:
8月初海边险情多,原因有这些
刚刚步入8月,青岛海边为何会经常发生险情?专业的救援人员告诉记者,这首先和天文、天气有关:常言道,初一十五看大潮,受太阳和月球引力影响,潮水最高;除此之外,受近期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这一现象有所加剧。最近恰逢暑期旅游旺季,游客涉水行为增多,对海情不了解,很多游客特别是内陆游客看见大海就兴奋,忽视了岸边的安全提醒……
8月5日下午4时许,海军公园东侧海滩险些发生悲剧:三名外地游客来青岛旅游,把车开上了沙滩。三人想把车开回岸边时,车轮已经陷入沙坑中。眼看海水不断上涨,三人只能弃车回到岸边。“我们接警赶到的时候,车已经泡在了海水里。”青岛市公安局海岸警察支队小口子派出所民警称,不断冲向岸边的海浪,让潮水盖过了三辆车的发动机盖。民警联系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车和消防救援人员,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才把三辆车拖回岸边。
记者探访:
海边景点安全提示牌增多
去年8月,青岛市应急委办公室曾召开会议,提出要增设重点区域广播装置,加大警示牌的设置密度。记者在沿海探访时发现,在栈桥、鲁迅公园、八大关花石楼、音乐广场、五四广场和燕岛秋潮附近的海边,随处可见“浪大危险”或“请勿靠近”的提示牌。有些地方还拉起了铁丝网。
“建议在一些重点的地方,能够播放相关的视频,告知大家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危险事。”市人大代表,青岛市基层法律工作者协会会长刘华明建议,这些视频可以采用卡通的形式,一来可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二来也更容易让人接受,特别是让孩子们接受。
“希望能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提高敬畏自然的意识,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所警觉。”多次在海边执行过搜救任务的青岛红十字搜救队的队员们建议。
推行沿海“救援力量前置”,
已起到效果
“每年都有几起这样的事!”“很多危险,都是和自己有关!”每当有救援的视频发布,评论区都有人留言表示,成年人,应该自己为安全负责。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为了沿海游客的生命安全,开始推行“救援力量前置”:针对隐患排查的实际,相关部门在重要风险区域设置救援工作站,安排专人或志愿者重点值守。
这一举措,已经起到了效果:7月30日傍晚,青岛西海岸新区连三岛路如意滩发生险情,两名下海戏水的江苏女孩被大浪卷入海中,眼看两人就要被大浪吞没,在附近驻守的中国体彩西海岸世宝特救援队队员赶到,跳入海中将两人救回;8月1日晚,一名游客被困在崂山东麓八仙墩,求救电话打出1个多小时后,救援队就找到了他。
维护沿海安全如何更进一步?
政协委员有话说
近期海边多发的险情,也牵动着青岛市政协委员们的心。“前几天,五四广场旁边那一圈矮堤坝,浪那么大,我看见有人在劝阻,可那些人还是不听劝要下去。”市政协委员、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李光全感叹。他建议,青岛市可以加强地方立法,面对巡查劝阻时,若有人多次不听,甚至阻碍巡查人员劝阻他人,可由执法部门依法采取相关强制措施,形成有力震慑作用,最大程度维护前海一线安全。
“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重要。”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正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秋航认为,青岛作为一座沿海旅游城市,可以在酒店、公交车站、地铁站和车厢内,专门设置关于极端天气和沿海浪潮的提醒,最大限度地扩大警示的范围;旅游团特别是散客团,也应该及时向游客发出提醒。“来青岛旅游的游客,相当一部分不是在海边长大的,对极端天气和大浪的危险性没有相关认知,我们应该想尽办法让他们知道。”李秋航建议,在沿海几处网红打卡地,可以专门设置更显眼的提示牌,通过“流量”的助推,让更多人知道安全的重要性。(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首席记者 刘卓毅 实习生 崔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