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那年,周杰伦发行了全新专辑《七里香》,刀郎发行了全新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
那一年,不管是《七里香》,还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都很火爆。
(资料图片)
2022年7月15日,周杰伦正式发行个人第15张专辑《最伟大的作品》。
最终这张专辑大卖超700万张,赶超肖战、蔡徐坤等,登上华语乐坛数字专辑销售榜冠军之位。
而那个夏天,华语乐坛是属于周杰伦的。
2023年7月19日,刀郎正式发行了个人全新专辑《山歌寥哉》。
几天之后,其中的一首《罗刹海市》火爆出圈,彻底引爆了整个华语乐坛。由于这张专辑是免费的,所以没有销量销售额的统计,但是单单播放量上来看,已经跃居年度首位了。
这个夏天,华语乐坛是属于刀郎的。
在华语乐坛一片沉寂之时,周杰伦和刀郎的回归,依然气势如虹,依然响彻九州。
从周杰伦到刀郎,为何华语乐坛还得靠他们?
原因不言自明。
圈内人士曾批刀郎的歌曲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如今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来,何止15年?
从周杰伦到刀郎,整个华语乐坛已经倒退了近二十年,倒回了21世纪初的那些年,因为还是当年的那批歌手引领着当下的华语乐坛。
这不是周杰伦、刀郎们的悲哀,他们并没有江郎才尽,他们依然是乐坛王者。
这是华语乐坛的悲哀。
周杰伦新专辑主打歌《最伟大的作品》中有一句歌词唱道,“世代的狂,音乐的王”。
形容他们,一点也不为过,王者归来,谁与争锋。
单凭榜单上的那些所谓的“顶流”吗?
每个时代都不缺“顶流”,而这个时代更是如此。但是如今的“顶流”是“数据顶流”,有着亮眼的数据,却无代表作品,最终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两年。
这些所谓的“数据顶流”,都是一夜爆红。
可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只闻其名,不知其为何而火,有什么代表作品。火是火了,可是火的莫名其妙。当然,很快就又塌房翻车了。
或者直接退圈,或者遭遇封杀,或者锒铛入狱。
火是火了,但是作品还未留下,就又立刻消失了。
如今,我们翻开华语乐坛历史一查,想要找下这些个顶流的代表作,才发现,那每一页上都是各项爆炒的数据,而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的代表作,那字里行间满是“数据流量”!
虽然未曾留下自己的代表作,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他们,至少也繁荣了内娱圈,将经济硬推了上去。围绕着顶流的粉圈经济,缔造着流量时代的销售纪录,数据神话。可是都进了少数人的腰包,繁荣过后,泡沫破裂,还是一地鸡毛。
一个个偶像“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十余年的时间,偶像轮番更迭,但都不过过眼云烟。
偶像,原本应是高标准高水准的行业楷模。可是如今尽是些守身不正、业务不精之人,空空如也,毫无内涵。无才不说,甚至还无德,外表光鲜靓丽,内里早已是腐朽不堪!瞬时腾飞,又瞬时陨落,最终自然就是一地鸡毛。
可悲、可怜、可惜。
人民网曾评价周杰伦新专辑:一曲听罢,到底什么是“最伟大的作品”,可能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难发现:火极一时只能称作“爆款”,唯有在时移世易中仍然经得起考验,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经典”。
如今用在刀郎的歌曲之上,也同样适用。
2022年的夏天,周杰伦激活了华语乐坛,那么2023年的夏天,刀郎就革新了华语乐坛。
华语乐坛既需要周杰伦来激活,也需要刀郎来革新。
当然当下的乐坛,首先需要刀郎的《罗刹海市》来荡涤心灵,来重塑风气,毕竟这个颠倒的乐坛早已堕落不堪了。
《罗刹海市》嘲讽了这个世界,就像当年蒲松龄讽刺批判一样。但绝不仅仅只是为了批而批,而是有着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与向往。
显然,作为普通大众没有人会对那个善恶不分,美丑不分的社会向往的。
另外,《罗刹海市》也客观上对古典文学作品起到了一次普及,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改编创作,也同时让传统文化得以绽放魅力,发挥价值。
传统文化是座富矿,时挖时新。
整张专辑的歌曲结合了聊斋文本与民间曲牌,旨在尝试构建流行音乐与民间传统文化共生共存的音乐生态。
刀郎这一次还做了歌坛文化的先行者和传播者。
从周杰伦到刀郎,为何华语乐坛还得靠他们?
是因为他们依然热爱音乐,潜心创作,用优秀作品回馈大众,有着对音乐的敬畏,有着对观众的尊重,有着对初心的坚守。
尤其刀郎更是隐居十年,每天过着“起、念、禅”的生活,四处采风,阅读观看大量文献和纪录片,参考很多专业人士的意见。
在周杰伦的《最伟大的作品》MV中,致敬了梵高、蒙克、马蒂斯、雷内·玛格丽特、达利、常玉、莫奈、徐志摩,伍迪·艾伦等艺术家和他们的名作。
而如今刀郎的《山歌寥哉》无疑也是在致敬蒲松龄以及他的《聊斋志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2004年,虽然周杰伦和刀郎都是时代的王者,如今再度归来,依然都还是王者,华语乐坛还得靠他们!